您现在的位置:大科学装置 > 新闻动态 > 新闻报道
“科学”号首次探秘卡罗琳海山
【发布时间:2017-08-15 】 【 】【打印】【关闭

  新华社“科学”号8月14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14日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这是人类首次对这座海山进行科学考察。 

 

“发现”号无人缆控潜器入水 

  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 

  据12日至13日“科学”号获得的最新地形扫描数据,按50米等深线计算,这座海山南北向长约15海里(27.78千米),东西向长约5海里(9.26千米),实际面积是海图测算面积的5倍多。海山最高处距海平面约28米,山顶部是一个椭圆形盆地。 

  徐奎栋说,“发现”号首次下潜的位置在海山南麓,位于水下约1500米处,这里地势相对平缓,以确保“发现”号安全下潜。 

  “首次下潜,‘发现’号将对海山南侧1500米至500米深的区域进行调查,了解海山的精细地形、底质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并获取生物和地质样品,”徐奎栋说,“在这个区域的海面上,我们看到了成群的海鸥、飞鱼等,这预示卡罗琳海山区可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将利用‘发现’号从不同方向对这座海山进行剖析。”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科研人员此前已对雅浦-马里亚纳岛弧的两座海山进行了调查,这两座海山距离只有180公里,但共有物种的比例只有12%左右,其他生物均不相同。 

  卡罗琳海山和上述两座海山形成一个三角区,此次科学家就是要通过对卡罗琳海山的环境与生物生态调查,探秘三个海山生态系统的共性、特性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虫砂或珊瑚砂为主的软底沉积。全球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 

  海山最主要的特点是生物资源丰富,这是因为洋流遇到海山会向上走,即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盐带到海山上方,吸引生物在这里聚集。同时,上升流会改变海山上方流场,形成特定环境将生物吸引在海山周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