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大科学装置 > 科技普及
科考船和“科学”号
【发布时间: 】 【 】【打印】【关闭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和资源宝库。为了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防止海洋的自然灾害,准确地预报天气预测气候,海洋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海洋安全等基础工作都需要研究海洋、认识海洋,而海洋科学考察船就是研究、认识海洋的必要工具,科学家通过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海上获得有关海洋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现象和资源。

  科考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航海,James Cook的Endeavour号初见雏形,1766年,英国皇家协会雇佣James Cook驾驶Endeavour号到太平洋地区观测记录金星凌日现象,这次航行不但搭载了一些科学仪器,还配备了一名“科研人员”。军舰改装成的木船HMS Challenge号则被认为是第一艘海洋科考船,曾于1872年12月7日到1876年5月26日进行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海洋考察。早期著名的科考船还有HMS Beagle,RV Calypso,SFC Albatross, Endurance和Terra Nova号。

  我国的科考船发展也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从改装船发展到各种专业和综合调查船,为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特别是深远海考察的需求,使我国在海洋科学特别是深海研究这一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实现我国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大洋的战略目标,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于2012年9月29日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2015年4月24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科学”号长99.8米,宽17.8米,核定总吨位4711,续航能力15000海里。它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配备了海洋大气、水体、海底、深海极端环境和遥感信息现场验证等五大船载探测系统,搭载了水下缆控潜器、深海拖曳探测系统、电视抓斗等先进的船载仪器设备,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开创性地采用了新的型线、防气泡球鼻艏、艏侧推封盖等设计,首次在科学考察船中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装备了动力定位系统,采用了国际流行的上建不对称布局,装备了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的船载探测与实验系统,具备了深海大洋的探测研究能力,为国家深远海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科学”号的建造和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深远海综合考察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其总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9月交付试运行以来,“科学”号顺利完成了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热液调查、南海中南部地球物理调查、西太平洋雅浦海山调查等国家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打破了新建科考船从下水到完成设计科考能力需要2到3年的惯例,实现当年下水、当年交付使用、当年就开始承担国家重大科学考察任务。同时,国内首次组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在每年航时250天以上的繁重科考任务下,创造了中国海洋科技界的“科学”精神。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我国未来10年至20年的深远海综合科考旗舰船,将开启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新篇章,提升我国海洋综合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为开展远洋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