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大科学装置 > 海上生活 > 文档
“科学”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开放航次随船手记(七)漂流浮标作业
【发布时间:2017-10-25 吕亚军、唐凯】 【 】【打印】【关闭

  2017年10月24日,航次第十天,晴

  10月22日,“科学”号从福建东山港附近锚地起航,开赴本航次第一个站位。虽然21号台风“兰恩”和我们渐行渐远,但其余威依然不容小觑,加之我们要穿越的巴林塘海峡,是个常年风大浪急的海域,使得我们这两天的航行始终与七八级风、五级海况相伴,海面上遍布白色的大浪,船舶左右倾斜角始终维持在20°左右。

  本航次第一个站位的主要作业内容是源区黑潮次中尺度表层漂流浮标观测实验。不同于以往常规的漂流浮标作业,本次作业需要“科学”号按照一个半径为500米的圆形测线航行,在这个过程中,按照40米间距依次等距投放75个漂流浮标。由于“科学”号本身船长就近100米,在海况不好的情况下低速按照半径为500米的圆转圈航行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投放的浮标数量众多,按照6节船速计算,平均13秒钟就需要投放一套漂流浮标,这就给整个作业带来了更多挑战。为保证本航次首个站位作业取得圆满成功,船长、首席科学家、科考队长、实验室主任以及相关作业队员23日晚上召开航次工作协调会,开会商讨漂流浮标投放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和测算,就24日的作业形成了最终作业方案,确定了投放过程中的指挥协调、人员配备及分工、船速、投放间隔时间等细节,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了作业预案。会后,科考队员及实验室人员连夜进行了作业前的设备测试及其他准备工作。

  开会讨论作业实施方案

  首席科学家周慧带领队员冒雨测试漂流浮标

  天公作美,当我们驶入工区后,天气逐渐晴朗起来,风力降为五级,深蓝色的海面也只是泛着朵朵白色的小浪花。之前大家担心因天气原因无法作业的顾虑被打消,个个情绪高涨,开始进行作业前的最终准备工作。

  10月24日上午8时许,“科学”号到达第一个站位,75个漂流浮标已整齐的摆放在后甲板上。随着对讲机里的一声声“放!”,漂流浮标一个接一个的被投放入水。在驾驶台、地球物理室、后甲板三点联动、密切配合下,“科学”号完美的在海面上画了一个圈,75个漂流浮标也顺利入水,本航次任务取得开门红!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下个站位作业的准备工作中去。

  75个漂流浮标整装待发

  漂流浮标被投放入海

  “科学”号完美画圈

附件